文/徐延年
太极内气与生命节律研习者
在众多传统养生功法中,
“李少波真气运行法”
有一个显著特点:
多数人能在3-6个月内,真实地“感”到内气。
这与许多习练者“十年苦练,气感全无”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。
它为何能如此高效?
答案在于:
它不是一种“强身健体”的功法,
而是一套“直奔气感”的精密工程。
一、“靶向性”差异:是“主动找气”,还是“水到渠成”?
与站桩、八段锦、易筋经等传统功法相比,
真气运行法的本质区别,
在于它的目标导向与设计逻辑。
真气运行法
主动激发气感
核心目标,是“点火”本身
“主动找气”:通过精准意念,直接引导真气
站桩、八段锦等
强身健体、调理脏腑、筑基养气
附带结果,是“长期积累”的自然产物
“水到渠成”:通过身体改善,间接催生气感
简单来说:
真气运行法:是“直奔气感而去”;
其他功法:是“练到了就有气”。
目标不同,
路径的效率与气感出现的速度,
自然天差地别。
二、真气运行法的“三大靶向设计”
真气运行法之所以高效,
在于它通过三大设计,
精准降低了“气感激发”的门槛。
1. 明确靶点:从“全身”到“心窝部”
传统功法(如站桩)要求“全身放松”“气沉丹田”,范围大,意念散;
真气运行法第一步就聚焦“心窝部”(中丹田),目标明确,意念集中,真气更容易在此处聚集生热。
2. 精准意念:从“自然呼吸”到“呼气注意”
传统功法多强调“自然呼吸”,意念模糊;
真气运行法提出“呼气注意心窝部”,将呼吸与意念精确绑定,形成“意息相随”的联动,高效聚气。
3. 简化身形:从“复杂姿势”到“静坐”
八段锦、易筋经动作繁多,意念需兼顾动作与呼吸;
真气运行法采用“静坐”姿势,身形稳定,意念可完全专注于“调息”与“守窍”,无外在干扰。
这三大设计,
如同为“气感”打造了一条“高速公路”,
让习练者无需“十年磨一剑”,
也能在较短时间内,
真实地“感”到内气。
三、气感,是“懂劲”的第一信号
在《“懂劲”=太极拳的“电气化”时代》一文中,我们指出:
“懂劲”不是武术技击的专利,
而是内气觉醒的标志。
而“气感”,
正是这觉醒的“第一信号”。
传统路径认为,
气感只能靠“苦练”获得。
但在当今社会,
大多数人无法投入如此漫长的时间。
真气运行法,
正是为现代人设计的“点火器”。
它不求“十八般武艺”,
只求“一感即通”。
当您在打坐中第一次感受到丹田发热、气流感沿脊而上,
那一刻,
“内气”就从一个抽象概念,
变成了您身体的真实体验。
四、协同效应:真气运行法 + 24式太极拳 = 从“静”到“动”的跃迁
真气运行法解决了“气感”问题,
但它是“静功”。
要让内气在运动中运行,
还需一个“动功载体”。
这正是“24式简化太极拳”的价值所在。
当“真气运行法”在“24式”的“载体”中成功“点火”,
您的太极拳,
就完成了从“静态聚气”到“动态运气”的跃迁。
从此,
打拳不再是“做动作”,
而是“运气息”。
结语:选择一条更高效的路径
真气运行法的高效,
不在于它“更高级”,
而在于它“更聚焦”。
它将“气感”作为核心目标,
用科学、系统、分步的方法,
为现代人提供了一条
可验证、可感知、可实现
的内气之路。
愿每一位习练者,
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“点火器”。
—— 徐缓以行,延年有道
徐延年·内气笔记|第十篇
太极内气网|一个让气息自然生长的地方